學大教育2020年高考作文精講點評--浙江卷
來源:學大教育 時間:2020-07-13 13:33:42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自帶熱搜體質,今年也不例外,2020年高考已經落下帷幕,學大教育各位高考語文牛師也針對10套高考真題的語文作文進行了精講和點評,把握命題方向,洞察寫作技巧,2021屆的高考生們值得擁有,立即收藏吧!
浙江卷
【真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
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2020高考浙江卷語文作文精析
試題解析
2020年高考浙江卷的作文依舊延續了以往的人文性議題,具體考察的是人生話題,凸顯出浙江卷作文對“人生”的一貫關懷。該話題可以同時涉及個人成長、人生意義和生活智慧等方面,對考生來說具有極強的切身性,考生可以從多個具體角度切入。
材料第一句話交代出話題的大背景。作文材料以“人生坐標”和“對未來的美好期望”為經緯展開材料。所謂“人生坐標”是指個人現狀的自我定位、個人當下的真實生活處境,所謂“對未來的美好期望”自然是指個人對未來的美好展望和期許。考生在整體構思方面應當辯證地把握個人現狀的“坐標”和“對未來的美好期望”之間的關系。
材料第二句話同時涉及“家庭”和“社會”,點明了人的生活結構。個人——家庭——社會,這是每個人感性生活的現實結構。個人是人生價值和生活意義的最終載體,而個人首先是成長于家庭之中的,家庭是個人的第一課堂;同時,每個人都是社會人,是社會的一份子。所以,個人的現狀、個人的成長、個人對未來的期望無不受到家庭和社會的深刻影響。
材料第三句話提示出作文的最終落腳點:現實的社會生活不斷變化,“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那么我們應當如何看待這些“落差或錯位”?以及,我們應當如何正確把握好個人的期望和成長與家庭、社會之間的關系,從而正確應對那些“落差或錯位”?辯證地看,這個問題不僅考驗著個人,也考驗著家庭、考驗著社會。
寫作指導
(一)文章開頭部分
可以緊扣這個話題概要地談論一下自己對人生或生活的圣體理解,以此方式交代話題的大背景,凸顯出自己的問題意識和宏大的關懷。其次,需要考慮清楚自己對于這個話題持怎樣的看法,需要在第一自然段中明確表明自己的總觀點。構思文章第一自然段的總原則是:立意高遠,視野宏闊,觀點明確。
(二)文章中間部分
學生需要從不同角度和層次分別闡釋自己的總觀點,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不同自然段之間觀點的區分度,以及前后觀點之間的關聯性。
在行文中點明個人會受到家庭和社會的影響,這一點一般的考生都會想到,如果想寫得更加出彩,那就必須要有更深刻的視角和更宏闊的視野。概括而言,我們需要深入把握個人、家庭、社會三者之間的辯證關系,要將個人的“定位”和“期許”放置在個人感性生活的現實結構中去把握。
一方面,我們對自己未來的期望與家庭對我們的預期、社會對我們的塑造有可能是一致的。但是另一方面,非常明顯,這三者不一致是普遍現象,所以現實生活中“落差或錯位”的產生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看到這一層,事實上只是看出了問題之所在,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這種問題,以及如何應對這種問題。
關于問題的理解。考生需要明白:一方面,人應當懷有對未來的美好期待,另一方面,對未來的美好期待如果不是抽象的、空洞的,那么它就必須扎根于現實生活的土壤中。因而,“現實”和“期待”之間的辯證關系可以成為論述的核心議題之一。
關于問題的應對。不同的考生可以給出自己獨特的回答,但是概括而言,觀點大致可以分三類:一是不管家庭和社會的期望,勇敢地堅守自己的“美好期望”;二是放棄自己的獨特“期望”,選擇以家庭和社會的期望為自己的“期望”;三是尋求自我期望與家庭和社會的期望之間的和諧統一。很明顯,最理想的選擇應當是持守“中庸之道”的第三種選擇。
(三)文章結尾部分
結尾需要干脆利落,不能拖拉。簡單來說可以包括兩部分:一是總結,二是升華。關于總結:概要地陳述前文觀點,或者可以寫出呼應文章開頭的內容,達到首尾呼應的效果。關于升華:需要上升一個思維層次,在宏闊的視野下來看待這個話題或者自己的總觀點,從而達到深化文章主旨的藝術效果。
復習指引
(一)注重辯證思維能力訓練
由于浙江卷作文在絕大部分年份都是考人文性話題,所以,一方面,考生需要在平時就做好關于人文知識的積累;另一方面,還要特別注重訓練自己對人生意義、生活智慧和個人成長等相關話題的關注和思考。在討論這些話題的時候,往往需要運用到辯證思維。人生是多元的,價值也是多元的,在迅速變化而又多元化共存的現實生活處境中,如何看待相關的議題就非常考驗學生的辯證思考能力。
(二)注意積累相關作文素材
想要寫好人文性話題,一方面需要學生積累大量關于人生、生活、成長等話題的理論資源,另一方面還需要考生積累相關的人物事例。道理論據和事實論據密切配合、相得益彰,才能使文章的論述更具說服力、更具感染力。
熱門資訊

-
學大教育“摘星計劃”全國首場巡講 高考閱卷組組長預判2021屆高考趨勢
2020-07-17 -
學大教育2020高考作文講評,10套真題作文精講
2020-07-13 -
學大教育2020年高考作文精講點評--浙江卷
2020-07-13 -
學大教育2020年高考作文精講點評--上海卷
2020-07-13 -
學大教育2020年高考作文精講點評--江蘇卷
2020-07-13 -
學大教育2020年高考作文精講點評--天津卷
2020-07-13
熱門問題
-
學生的記憶力下降該怎么辦
2020-06-09 -
小學生眼睛近視怎么辦
2020-06-09 -
高三學生開學考試后如何利用各科試卷
2020-04-07 -
初中生在家學習期間為什么要制定學習計劃
2020-03-30 -
初中地理學習如何培養思維能力
2020-03-30 -
高中生如何應對學習焦慮情緒
2020-03-30 -
初三學生平時作業特別多做不完,沒有自己的學習時間怎么辦
2020-03-30 -
疫情期間孩子應該怎么學習呢?
202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