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大教育 時間:2021-04-08
生物知識的運用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不管在什么時候生物知識都是有非常多的易錯的,所以說今天帶大家一起來看一下生物知識比較容易錯的知識點以及誤區的分析,希望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做好筆記,這樣在后期的學習上才會更加的輕松,更加的有效果。
易錯點:基因突變與性狀的關系
易錯分析:對基因突變的概念理解和拓展不夠,不能分析突變后基因表達時可能發生的種種結果,是此類題目出錯的一個主要原因。
走出誤區:親代DNA上某堿基對發生改變,則其子代的性狀不一定發生改變,原因是:
①體細胞中某基因發生改變,生殖細胞中不一定出現該基因;
②若該親代DNA上某個堿基對發生改變產生的是一個隱性基因,并將該隱性基因傳給子代,而子代為雜合子,則隱性性狀不會表現出來;
③根據密碼子的簡并性,突變位點對應的密碼子有可能翻譯出與突變前相同的氨基酸;
④性狀表現是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某些環境條件下,改變了的基因可能并不會在性狀上表現出來等。
易錯點:染色體變異相關知識
易錯分析:對單倍體、二倍體、多倍體、染色體組等概念及特點不理解。
走出誤區: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它們在形態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攜帶著控制一種生物生長發育、遺傳和變異的全部信息,這樣的一組染色體,叫做一個染色體組。在此基礎上理解單倍體、二倍體、多倍體等概念。一看來源,二看染色體組數。如果是未受精的生殖細胞直接發育來的,稱單倍體;若是受精卵直接發育來的,稱二倍體或多倍體,具體看染色體組數。單倍體與染色體組數沒有必然聯系,若生物體是二倍體,則其單倍體中含有一個染色體組;若生物體是四倍體或多倍體,則其單倍體中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染色體組。另外,對單倍體、二倍體、多倍體的特點也要注意區分。
易錯點: 生長素的作用與運輸
易錯分析:不能正確理解“兩重性”的本質,即低濃度促進生長,而高濃度抑制生長;混淆生長素極性運輸與橫向運輸的原因。
走出誤區:(1)莖的背地性和向光性都只體現了生長素的促進作用,不能說明生長素作用具有兩重性。
(2)生長素的極性運輸是由內因——植物的遺傳性決定的;而生長素的橫向運輸則是由外因——單側光、重力等引起的。
易錯點: 興奮的傳導方向
易錯分析:不能正確理解靜息電位、動作電位產生的原因以及興奮傳導的原理。
走出誤區:(1)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方向是由興奮部位傳向未興奮部位。
(2)在膜外,興奮的傳導方向與局部電流的方向相反。
(3)在膜內,興奮的傳導方向與局部電流的方向相同。
易錯點:動物激素
易錯分析:對動物激素的概念理解不透。
走出誤區:動物激素是由內分泌腺產生并分泌到組織液中的一類有機物,是動物體內細胞之間進行信息傳遞的信號分子。
易錯點: 人體內環境的概念與組成成分
易錯分析:不知道內環境的組成成分是導致出錯的根本原因。
走出誤區:
(1)辨別某種物質是否屬于內環境的組成成分時,首先要分清它是否為液體環境中的物質,其次要看這種物質是否存在于細胞外液中,如血紅蛋白、呼吸酶所處的液體環境,不是細胞外液,而是細胞內液,因而血紅蛋白、呼吸酶不屬于內環境的成分。
(2)要清楚內環境中各種不同的成分。
①血漿的成分:水,約占90%;蛋白質,約占7%~9%;無機鹽,約占1%;血液運送的各種營養物質,如脂質、氨基酸、維生素、葡萄糖、核苷酸等;血液運送的各種代謝廢物,如尿素、尿酸、氨等;血液運送的氣體、激素等,如O2、CO2、胰島素等。
②組織液、淋巴的成分與血漿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別在于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很少。
(3)“液體”并非都是內環境的組成成分。
①淚液、尿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屬于內環境的組成成分。
②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漿屬于內環境的組成成分,但血液不屬于。請注意,血漿蛋白屬于內環境的組成成分,而血紅蛋白是細胞內蛋白質,不屬于內環境的組成成分。
易錯點: 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過程中各類細胞的作用
易錯分析:混淆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過程中各類細胞的起源、作用。如漿細胞不僅可來源B細胞,也可來源于記憶細胞;漿細胞的作用只是分泌抗體,不能特異性識別抗原等。
走出誤區:識記各種細胞的來源和功能。
易錯點: 能量傳遞效率的相關計算
易錯分析:①對題目中的“最多”“最少”“至少”等特殊的字眼未引起重視。
②食物網中,同一營養級同時從上一營養級的多種生物中獲得能量,沒有根據各途徑所獲得的生物量的比例計算后合并。
走出誤區:(1)注意題目中是否有“最多”“最少”“至少”等特殊的字眼,據此確定能量傳遞效率是10%還是20%。
(2)①在某食物網中,同一營養級同時從上一營養級的多種生物中獲得能量,應根據各條途徑所獲得的生物量的比例,按照單獨的食物鏈進行計算后再合并。
②在某食物網中,確定生物量變化的“最多”或“最少”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a.食物鏈越短,最高營養級獲得的能量越多;
b.生物間的取食關系越簡單,生態系統消耗的能量越少,如在
中,已知D營養級的能量為M,計算至少需要A營養級的能量,應取最短食物鏈A→D,并以20%的效率進行傳遞,即M÷20%;計算最多需要A營養級的能量時,應取最長的食物鏈A→B→C→D,并以10%的效率進行傳遞,即M÷(10%)3。
(3)同一食物鏈不同環節的能量傳遞效率往往不完全相同,不涉及“最多”“最少”,計算時不能按10%或20%,而需按具體數值進行。如在食物鏈A→B→C→D中,能量傳遞效率分別為a%、b%、c%,若A的能量為M,則D的能量為M×a%×b%×c%。
以上的知識點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筆記,生物的知識其實難度并不是特別大,只要經常復習,做習題的話,那么對于后期生物的一些知識就會掌握的非常牢固,從而就會有一個好的成績。